最近實在太多討論了
以捷運殺人事件為例
想跟大家商量
先想像我們是一個可以調整焦距的攝影機
首先,我們聚焦個人,先把攝影機縮小到只有這個人本身。
大家會問的問題是:
他怎麼了?(霸凌、貧窮、壓迫?)
為什麼要殺人?(發洩、反社會、發洩?)
在這個視角,沒有別人,只有他。
接著,讓我們把畫面定格,再把視角放大到整個車廂。
大家會問的問題是:
怎麼可以殺人?
怎麼下的了手?
怎麼沒人阻止他?
大家怎麼不抵抗?
在這個視角,是他與這個車廂互動的過程。
最後,把視角放大到整個社會
大家會關注的問題是:
對於這樣的人,我們該怎麼辦?
輔導體系是不是出了問題?
死刑該不該廢除
殺人的電玩是不是影響他很深
政府在做什麼
會不會有人模仿或崇拜
在最大的廣角鏡頭,是整個社會對這件事情的期待
如果你能了解這三個視角的差異,那麼我們開始探討問題。而每一個問題,都不要跨視角的作處理,因為當你拿車廂視角去和社會視角碰撞,那是沒意義的衝突。
(EX,這個人殺了人欸,怎麼還要廢死?)
(EX2:當有人問:有沒有人問過他發生什麼事了?你回答:那有人去問死者發生什麼事了嗎?活該被砍嗎?)
那麼,這就是你把不同視角切入,就像拿點和線和面一起討論一樣。
我想,這樣會減少很多爭端(吧)